第二百三十三章 特种连的计划-《永不解封的档案》
            
            
            
                
    第(1/3)页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二点二十三分:
    丁子民团长看着满地的鬼子尸体,心头的震惊完全表现出来。
    这支鬼子队伍实在是太顽强了:今天这一仗,丁子民团长在城墙上面。
    能够完整地观察到整个战场。
    鬼子最后的残兵,宁愿在这里全部战死,也没有一个向后逃跑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队伍能够做得到的,难怪这些鬼子不好打。
    不过在他眼里,对特种连这些士兵就更加佩服了:
    这么强的鬼子,还是一样地被特种连给全歼了。
    林凡从倒在地上的尸体当中,寻找到了几个明显是中佐、大佐级别的军官。
    从这些军官附身携带的挎包里面,找出一些资料。
    他甚至还找到了鬼子的电台、可惜的是密码本已经被鬼子销毁了。
    刚刚鬼子打出来的两面旗帜全都被特种连的士兵们给捡起来了。
    这东西可以好好放着了,缴获鬼子上海派遣军军旗,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件。
    林凡对照着看过之后,肯定地说道:“这是鬼子上海派遣军军旗。”
    整个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直属队应该全在这里。
    “难怪这支队伍的士兵,宁愿在这里战死,也不逃跑。
    难道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死在这里了?”丁子民团长兴奋起来。
    他把这个猜想告诉林凡的时候,林凡指着一大堆死在一起的鬼子说道:
    “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可能没有死。
    就算是死了,他的尸体也已经被送走了。”
    丁团长看着那堆挤在一起的尸体问道:“他们挤在一起做什么?”
    “重炮轰炸的时候,人就算是躺在地上,也会被地面传递过来的震动给震伤内脏而死。
    鬼子用肉盾保护重要人物!
    看看底下两层的鬼子,全部被重炮爆炸时候的震动震伤内脏,全部死了。
    但是第三层的鬼子就一个也没有了。
    说明在上层的鬼子还活着,就是后来这些战斗的尸体。
    当时他们应该是把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保护在中间。
    轰炸结束后,他们派人把它送走了的。”
    林凡刚才已经打量过了战场,没有找到一个将军级别的鬼子尸体。
    丁团长看着战场:“是我贪心了!得陇望蜀。
    打败了鬼子,缴获了他们的军旗,现在又想着要把他们的军长也打死在这里了。”
    林凡笑着说道:“我也一样是这样想的。
    要是能够在这里找到鬼子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尸体。
    明天我们都能够上世界上所有报纸的头条了。
    谁不想一仗就把鬼子打完,太太平平地过日子不好吗?”
    丁团长笑着说道:“就算是这样,明天报纸上也少不了我们的。”
    林凡笑笑没有说话。
    特种连和丁团长手下的士兵们,继续打扫战场。
    林凡已经派出通信兵到城里传令:“今天新编成的新兵队伍立刻到城南来。”
    林凡就是想让那些昨天还是伪军的新兵们看看战场。
    看看鬼子的下场,对那些伪军们来说:鬼子死得都这么难看,特种连想要对付他们这些伪军。
    那会更加容易的,这样对他们的思想会有很大触动的。
    至少让这些新兵们对特种连的战斗力有一个直观地了解。
    也让他们对自己加入的特种连产生一种认同感和荣誉感。
    百闻不如一见!
    说得再多,也不如让他们亲眼目睹。
    项立果、甘华兴他们带着各自班上的新兵来到城南的时候。
    尽管这些新兵们在上午的时候,已经接受过一次教育了。
    上午的时候他们还在训练场上的时候,听到传来爆炸声。
    然后就收到了命令让所有的新兵去城北挖坑埋人。
    三百多鬼子的尸体,已经让六百个新兵们感到不可思议。
    现在六百个新兵见到城南外面的鬼子尸体,就更加吃惊了。
    地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鬼子。
    刚刚他们这些人在操场上面操练的时候,听到了不远处的重炮阵地上发出来的巨响。
    知道这是特种连的炮兵在轰炸。
    现在看到地上那二米深的大坑,对这些炮的认识比这些弹坑更深了一些。
    这些士兵们都在庆幸:昨天幸好没有反抗!
    战斗力比自己强那么多的鬼子都不是这些国军的对手,更不用说自己这些人了。
    同时他们又在庆幸:打不过就加入,现在自己这些人也是这支强大队伍中的一员了。
    是不是自己这些人就已经强大起来了。
    城外的战场清理,最后的挖坑埋人工作,就不用林凡关注了。
    他回到城里指挥部,立刻把这里的战报发给了八十三军和六十六军。
    收到电报的叶肇、邓龙光军长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却是露出同样的笑容:
    “好!打得太好了!”
    现在已经是下午,他们的队伍已经调整到位:八十三军全部已经抵达溧水。
    第一五·四师防御禄口和秣陵关,除了丁子民团已经在秣陵关了。
    其余的三个团也已经到了禄口,在这里会留下訾华灿团和郁元明团。
    常元德团将会继续前进,一直到秣陵去。
    在溧水留下的是李江师长的第一五六师,他要准备着在特种连的配合下向郎溪进攻。
    六十六军的第一六零师在师长谭随的率领下,也已经进驻了天王寺。
    在淳化驻扎的是刘万、刘勇两个团。
    在句容驻扎的是左宇达团、丰玉轩团。
    叶肇军长按照计划:六十六军的指挥部设置在句容。
    邓龙光军长的指挥部设置在溧水。
    两个军的队伍都已经按照计划调整到位。
    邓龙光军长在接到林凡发过来的电报后,立刻命令通信员把丁子民团在秣陵关大捷的消息传达到全军。
    能够一天时间里面连续占领三个地方,消灭近两千个鬼子。
    对于八十三军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当然要让全军官兵们知道。
    溧水城里的五百伪军,也在黎排长整编后,被编做了三个班,按照林凡的命令,已经由第十班,第六班、第七班派人整编完成。
    这些上午被整编好的新兵,做得也是先挖坑埋鬼子。
    然后开始修路,整修工事、城墙的工作。
    现在这些特种连的新兵听到秣陵关传来的大捷。
    感觉到鬼子的末日已经到了。
    这些新兵中的松景明,一边修路一边跟身边的阮志义说话:
    “鬼子怕是要完蛋了。你说说他们这些人不好好在家种地。
    跑到我们这里来做什么?”
    “狗走千里吃屎,人行千里只为财。
    这些鬼子到我们这里来,除了为财还能够是为了什么?”阮志义想得明白,说得清楚。
    “这下子好了!这些鬼子把命都丢在这里了。
    刚刚在秣陵关,鬼子又死了差不多两千个。
    也不知道鬼子人多不多。
    要是按照这个样子死下去,他们怕是要绝种了。”松景明想得非常远。
    “你这是为鬼子担心,还不如为自己多担心一些。”阮志义没有好气地说道。
    “我们有什么担心的?走到那山唱那山的歌就是了。
    大家都是一个样子的人,他们又不会吃人!
    要是他们想要打我们,昨天晚上我们就跟鬼子一个样子了。
    也不会留着我们到今天!”松景明说道。
    “你这个看得倒是明白。”阮志义笑着说道。
    “那是当然的了,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人。
    终究还是有些情义在的。
    再说了,我们当二鬼子,不也是被逼的吗!”
    “有些人是被逼的,有些人就不是的了!
    以后会有好戏看的。”阮志义低声说道。
    收到秣陵关大捷电报的牧英耀、吕宏茂立刻把这秣陵关再次大捷的消息发给了武汉。
    前天常凯申亲自布置下去的任务:给六十六军送电台去。
    十四号已经顺利完成。
    事前有请示,事后有汇报!
    常凯申虽然没有再次直接接见安德烈他们这支飞行小队。
    却也还是从侍从官的汇报当中知道了这个情况。
    从六十六军的电台里面,得知六十六军、特种连、八十八军三支队伍临时集中在一起共同行动。
    已经歼灭了鬼子两个联队!
    常凯申当时就指示:要好好宣传!
    武汉今天的报纸上面,全是六十六军叶肇军长红字标题:
    六十六军光复句容、淳化!
    常凯申看到许多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六十六军或者是叶肇军长的消息。
    心情终于好转了一些,至少有了六十六军的光复句容的好消息。
    可以把报纸上关于首都丢失的讨论版块给压制下去许多了。
    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话题占了上风,另一种言论当时就会少一些。
    就在这个时候,侍从官见到常凯申心情较好。
    凑趣地把六十六军、八十三军早晨刚刚发回来的电报送上来。
    常凯申看到电报上面写着:
    “昨夜特种种、八十三军丁子民团,一夜连续袭击溧水、禄口、秣陵关,三战皆捷。
    新光复三地,歼灭鬼子四百人,俘虏伪军一千一百人。”
    看到这封电报,常凯申激动地站了起来。
    昨天陈诚他们在作战指挥部里面的讨论他也知道:
    昨天他们这三支队伍在句容歼灭了鬼子两个联队,他们的具体战术到底是怎么样的,兵力是怎样安排的。
    到现在也没有试论出来一个结果。
    今天通过电报,情报过来了:参与淳化围歼鬼子一个联队的队伍有六十三军的两个主力团和特种连的一个班。
    参与汤山围歼鬼子一个联队的队伍有特种连的两个班。
    常凯申不敢相信地问道:“这消息准确吗?”
    侍从官回答:“陈长官收到消息后,立刻命令回电确认。
    对方确认消息准确。
    并且还详细配上了参战各部队编制。”
    常凯申翻到一下页,上面写着六十三军两个主力团。
    参与淳化围歼鬼子的队伍:刘万团长下辖一千五百人;刘勇团长下辖一千五百人;特种连第五班甄胆小班长下辖一百七十人。
    参与汤山围歼鬼子的队伍:特种连第七班杨大人班长下辖一百七十人;特种连第六班叶大胆班长下辖一百七十人。
    常凯申再向下翻,没有了!
    三百四十人?
    围歼鬼子一个联队?
    这怎么可能?
    常凯申脸上的神情突然涨得通红,他这是激动的。
    他快步流星走到作战指挥部,来到特别为南京防卫战制作的沙盘面前。
    在这里已经有好向个将军和十几个参谋围着沙盘在研究了。
    陈诚见到常凯申来了,赶紧立正:“校长好!”
    常凯申微笑着:“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陈诚是知道校长来这里是做什么的,立刻回答:“我们正在研究我军昨天在汤山战场上的得失。”
    “很好!很好!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他们的指挥官过来一趟,给我们这些人上上课。
    他们昨天晚上巧妙利用汽车,一夜奔袭百里,连下三城,这种战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常凯申做出最新的指示。
    陈诚为难地说道:“我们现在有一点不明白,三百多人的队伍,是怎么在汤山把五千人的鬼子联队给围歼的。
    就算是五千头猪,它们也是会乱跑的,三百多人也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围歼吧!”
    常凯申的脸色变了:“你们认为……”
    常凯申对汤山是熟悉的,就在十天前,他还在汤山前线呢。
    见到士兵们在国防工事里面辛苦,还特别命令从南京城里买了几千个包子过去。
    送给那些将士们当做早餐。
    现在他开始想象在汤山那个地方,要怎么样用三百多士兵,全歼一个联队的鬼子。
    “汤山战役的胜利是肯定的,我们认为可能只是一个中队,甚至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陈诚认真地回答道。
    常凯申也严肃起来:“我们在战略上要重视鬼子,在宣传上要轻视鬼子。”
    他这意思就非常明确的了:战略上重视,那就是不要深究这事是真是假了。
    宣传要轻视,就是无论真假,都按照是真的来宣传。
    “是!”
    命令下达后,突然发现前线传回来的九成九都是假消息。
    这下子常凯申再也没有讨论下去的心情了,他心里已经认同了陈诚的观点:在句容的三支队伍,夸大了战果。
    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派飞机把人请过来上课,也不用对他们的所谓的战术进行研究。
    失望透顶的常凯申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久久沉默!
    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清醒过来之后,就不再愿意让藤原佑真背着自己了。
    这是他最后的尊严,昨天多句容出发一直到现在,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实际上并没有劳累到的。
    他一直都是骑在马背上行军,因此现在他还有体力与精神。
    刚刚藤原佑真背着他一口气跑了五公里路。
    正在休息,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问道:“藤原中佐!从这里到南京还有多远?”
    藤原佑真把随身带着的地图摊开,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说道:
    “我们就在这里范家角,从这里到方山再到高家桥进南京城,还有十五公里路。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回去。”
    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已经是走过山路的了,他沉吟一下:“直线十五公里,实际走下来有多少路?”
    藤原佑真安排的这条路就是他昨天带着队伍走过的原路。
    因此他非常熟悉:“二十三公里!”
    “我们在今天剩下的这四个小时里,要走二十三公里路?”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确认道。
    “是的!您在外面呆得时间越长,就越不安全。
    帝国的军队虽然已经进入了南京城里,但国军的溃兵在城市周边还有不少的。”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朝香宫鸠彦王司令官已经没有了在汤山时候初遇特种连那种不可一世的心态。
    他现在只想早点到南京,早点进入帝国的保护圈。
    他终于默默认同了藤原佑真的计划。
    “走吧!”藤原佑真休息了十分钟,终于站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