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谥-《苏厨》
            
            
            
                
    第(2/3)页
    司马光搞出来的“大开言路”这头猛兽,第一次让中书收到了反对他自己和苏油的声音。
    老百姓、士大夫、太学生和广大官吏,纷纷投书,不能忍!
    先帝哪里配不上这个神字?司马学士和蜀国公是吹毛求疵,是敲开鸡蛋找茬!
    元丰盛世是什么样的局面?世界上可曾有过年入两亿贯,国库存余六千万贯的国家?
    还有新宋洲、东胜州的大发现,你们凭什么不算到先帝的功业里边去?!
    日行千里的火车、日织千匹的毛纺厂、你们凭什么不算到先帝的功业里边去?!
    一战平灭西夏五十万的大胜,纵观历史,有过几场?
    四夷宾服,五洲来朝,你们凭什么不让先帝做神宗?
    不行,就必须是神宗,否则我们不答应!
    高滔滔收到司马光整理出来的百姓和各路官员意见,感动得结结实实地痛哭了一场。幸好立的是赵煦,否则的话,后果委实难料。
    公道自在人心!那就神宗了!
    最终定下《神宗谥议》:
    “粤庙号之建久矣,其间圣贤之君作,而应天下之治者多矣。
    然未有以神为号者,抑神也者,妙万物以为言,而难其称欤。
    抑天之所启,以配大行之庙乎?
    书载益称尧德。曰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盖圣神所以立道,文武所以立事也。
    大行皇帝尊谥,自天锡之曰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庙曰神宗!”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庙号这个礼制,其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
    中间华夏也曾出现过不少圣贤之君,做到了天下大治,可从来没有过哪位君王,是以“神”为号的。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神这个字,按照庄子的解释,是“妙万物以为言”,也就是说,能够成为万物的代言者,方可称为“神”。
    哪怕圣贤之君,都极难做到能够与这个号相称。
    这或者就是上苍属意,特别留给我们大行皇帝专用的吧?
    历史上称赞尧帝,是既神且圣,乃武乃文。
    神、圣这两个属性,让尧帝为天下树明了道德;
    文、武这两个属性,让尧帝使天下臻达了大治。
    (因为大行皇帝也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的尊谥,是来自上天的赐赠!
    ……
    己酉,以秘书少监刘挚为侍御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