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苏厨》
            
            
            
                
    第(1/3)页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居延海
    从祁连山和胭脂山流下来的两条河流,在河西走廊中部合而为一,变成如今被称为黑水的大河,一路向北,流向大漠里的巨大湖泊。
    那个湖泊,叫居延海,而两河汇聚之地,有一个古城,那里就是汉代的张掖。
    唐代因为这里有甘泉,因此被称作甘州。
    甘州和凉州之间,胭脂山下河流之畔,有一个巨大的草场,如今那个地方叫删丹,后世中国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就在那里。
    河西节度使的幕府,就设置在甘州,而沿着黑水往北直到居延泽,就是苏油为巢谷精心挑选的建牙之地。
    这里的人汉化程度一直就很高,北凉在这里建都,大力推行汉制,大兴儒学,佛学,农业高度发达。
    这里的小米是整个西北最好的小米,黑水两岸还有许多稻田,黑水稻在后世一直都是宫廷的贡品。
    唐代在这里大搞农业开发,“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
    其后因为西域历年战乱,曾经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被渐渐荒废。
    直到元朝,这里才重新恢复,这里出产的军粮,足供整个河西。
    马可波罗曾经在旅途中经过这里,惊叹此地的富庶。
    这里的矿藏也极度丰富,西夏著名的青锋钢,祁连铁,就产自甘州西南的祁连山麓。
    除了最厉害的煤、铁、芒硝、石灰、钨、锰,这还盛产金、银、铜、硫、钾、铬、石棉。
    可以说,这里具备如今军工工业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有马,有粮,有矿,有商路,立国之资。
    这里会是今后的主要移民地点,有了如今大宋的矿冶开发技术,这里甚至比凉州还要重要。
    要是能有两支新军拱卫甘州,以后这里就是大宋向周围扩张的大本营。
    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先在这里安置大量移民,让图干野利两部高度汉化,起码得建成户口两万以上的大城,让汉人在此地占据绝对的人口优势,之后才敢开始展布工业。
    苏油觉得起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十多年的移民。
    难啊……
    事情需要一步步的做,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月,苏油要做的事情,是先去居延海帮牧民们分配各自的牧区。
    之后便要回来,等待四通工程队,探矿队和狼渡马场迁移过来的优质种马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