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者换了王琼或者陆完带兵进草原,取得的战果一定比他差? 当然王琼和陆完因为为官多年,一般是不会被张周和皇帝所用来做长途奔袭,但若是王越活着的话,王守仁知道以王越的“疯狂”,只怕六千人直接就能怼到巴图蒙克的脸上。 所以他也知道,在追与不追的最关键问题上,他还是保守了。 王琼笑道:“大同援兵正在抵达,到时我三军将士就会超过四万,与鞑靼决战也无不可。不妨就选在威宁海这片地方,这乃是我大明的福地。” 草原的一片湖泊,却成了大明将士的福地。 这让偏头关过来的将士都深受鼓舞。 一想也是。 又是王威宁,又是王新建,都在这里扬名海内,如果就此跟鞑靼人来一次决定存亡的大战,那这里必定也是最佳选择。 王守仁道:“料想鞑靼人今夜便会回撤,我大明在猫儿庄有驻兵,莫非还未赶至?” 显然王守仁并不觉得王琼这种长途驰援,是好的选择,认为你王琼应该先早点通知到大同一边,这样增援能更及时,也让鞑靼人能更早撤退。 王琼道:“鞑靼小王子能甘心吗?” 王守仁淡然自若道:“以我所观察,到目前鞑靼小王子的主力仍旧未出现,并非他无能力赶至,或是并不愿与大明决战。于此时面前各路鞑靼人马中,旁支残部居多,人心不齐谈何交战?待三军整顿之后,回撤猫儿庄,方是上策。” 以王守仁这几天的观察。 他早看出来,明明巴图蒙克有能力增兵过来,联合他的五万人马,跟王守仁这路人马来个决战草原,而且巴图蒙克近乎有十成的胜算。 但巴图蒙克就是没来。 主要是怕损失太大,让别的部族占了便宜……要是换了五六年前,巴图蒙克尚未展现出吞并草原野心的时候,这种仗巴图蒙克是不可能回避的,但如今草原这形势,各方互相猜忌,甚至还出了火筛这个“叛徒”,谁愿意拿自家的家底去跟大明周旋? 这会都想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伯安,那你该奏捷了。”王琼提醒道。 “嗯。”王守仁这次也不客气,点头之后将一份在他赶路途中写好的奏疏递过来道,“还请王中丞代为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之处。” 王琼笑道:“我怎好随便添加意见?不过是赶了个晚集,没误了大事。伯安,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属于你。” 王琼不争,不代表他没有。 偏头关最先出兵增援,并在他与王守仁汇兵之后鞑靼人撤走……这次功也能落到他头上。 而且谁让他跟王守仁一样,都是张周提携出来的人? 张周派系的人,便在战功议定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别人羡慕不来。 …… …… 如王守仁所料。 当天夜里,鞑靼各路人马便回撤北上。 大明一方也没有派兵追击……也主要考虑到各方都是人困马乏,大明一方若是想驮着火炮和疲惫之军去追击,能不能追上还是另一回事,鞑靼人多半也不会与大明展开决战,追了也白追。 而当夜,奏捷的战报便往大同镇方向传去,再由大同传往京师。 王守仁杀敌近万的消息……这在西北绝对是爆炸性的,此战报无论传到何处,无论是带兵的将领,或是普通的贩夫走卒,哪怕是山中的贼匪,听说之后都是要为之一振的。 就连传驿人员,每天快马行驿,似都比以往更快了一些。 十月初一中午。 一份奏捷的战报,十万火急一般出现在京师,并在第一时间传到皇宫内。 此时六部派出的人员,已在皇宫里等着给参议军情多日,或者说做了多日的无用功,每个人都已经很焦躁,早朝时也不止一次有人提出来,要把参议军情的事给先放一下。 便于此时,身在乾清宫内的朱祐樘正要趴在案桌上小寐一会。 却在此时。 萧敬、牟斌和李荣三人,也是迈着急切的步子进到大殿中来。 “有结果了吗?”朱祐樘看到这一幕,先起身急切问道。 “陛下,捷报!大捷!新建伯破敌过万,带回敌寇双耳近万,已于三日之前与镇守偏关出兵的王中丞人马汇兵,鞑靼撤走……” 萧敬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声音已经有些沙哑。 “砰!” “哗啦!” 朱祐樘在激动之下,用拳头狠狠敲击了案桌,并将桌上连日来积压的奏疏全都掀翻在地。 朱祐樘面色赤红,声如洪钟一般道:“朕便知晓,秉宽所谋,从不负朕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