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小心有诈-《糜汉》
            
            
            
                
    第(3/3)页
    但这时糜旸却言道,“投降吴主一事虽好,但叔父还需想个办法解决城外的关平才是。”
    听到糜旸提起关平,士仁脸上笑容瞬间失去,
    是呀,他怎么忘了,此时在城外还有一“勾魂使者”呢?
    但对于如何解决关平,士仁一时之间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时糜旸看出了自己的为难,他对士仁劝言道,
    “公安城中虽以叔父为主,但城中士卒大多非叔父之部曲。
    他们只是奉关羽之命听命于叔父,若是叔父不解决关平,一旦关平在城外以关羽之子身份叫嚣,
    城内军心难免浮动,这对叔父大大不利。”
    季汉兵制并非江东的私兵制,所以关羽之前能不停从后方调兵,
    原因便是他能借助自身的权威威望,随意指挥这些后方士卒。
    士仁在军中多年,自然也明白这点,但他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关平呀。
    糜旸看出了士仁脸上的为难,他献计道,
    “当务之急,叔父应当派亲信前去控制住城内兵营,如此可防止兵营异动。”
    “其次,我可修书一封,诱使关平入城。
    吾乃关羽主薄,又是关平幼时好友,他颇为信任我。
    关平此人少智,见我信笺,或许一时冲动之下,会只率少数亲信入城。
    到了那时,叔父在城中就可将其轻易擒下。”
    “其三,我此次前来,我父命我携带数十车金银南下。
    其借言这数十车金银乃是助我守城之用,实则是让我带来赠予叔父。
    如今这数十车金银就在关平军中,叔父无意乎?”
    听到糜旸此次前来还带了数十车金银,士仁的贪婪之心大动,
    听到有数十车金银可以拿,士仁本来就不高的智商瞬间就又下降了一个档次。
    他当即对糜旸言道,“如此大善。”
    在同意糜旸的计策之后,士仁马上命人取来纸笔,在拿到纸笔之后,糜旸也马上写好了一封书信,
    可是在将书信送出之前,士仁出于最后的一丝理智,还是取过糜旸的书信看了一眼。
    只见糜旸在书信中写道:他已使士仁相信他此番与关平率军前来,乃是为了协助士仁守城。
    然后在信中糜旸建议关平,可亲自押送百车金银入城,进一步降低士仁的戒心,
    在进入城后,再伺机而动。
    看完信中内容后,士仁有些担忧,他问糜旸道,“关平小儿真会按你信上所言行事?”
    面对士仁的疑惑,糜旸自信地答道,“只要是我亲笔所说,他必信。”
    糜暘这么自信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糜暘已经颇了解关平为人。
    关平完全继承了季汉风骨。
    这封信的内容不仅士仁看了,就连后面进来的士仁智囊赵随也看了。
    而在看过这封信内容之后,赵随将士仁请到一旁,随后对其建言道,
    “将军,小心有诈。
    关平若是真无智,信了此信内容倒无妨,
    但若是关平趁将军开城门之际,引大兵趋我呢?”
    “到了那时,公安危矣。”
    赵随与士仁相比,还是有些智慧的。
    赵随的劝谏,引起了士仁的怀疑。
    而糜旸见赵随此举,就知道他在警戒士仁,
    但他就怕没人警戒士仁。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糜旸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大声对士仁言道,
    “叔父若不信我,可亲临城门之处观察。”
    “若关平在叔父开城门之际,从营中率大军袭来,叔父可斩了我。”
    “叔父在城门之处,亦可及时关闭城门,如此,叔父当无忧矣。”
    糜旸此言一出,士仁眼睛一亮,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饶是赵随听到糜旸的这个建议,他亦表示可行。
    在身边的心腹智囊都同意如此做之后,士仁不再有迟疑。
    他当即命赵随率领他的大半心腹,前去控制城中军营。
    而后他又叫来一人,让其将糜旸的书信交到城外的关平手中,
    最后,他对着糜旸言道,
    “贤侄,吾已皆按你计策行事,你接下来就随我一同前去城门之上吧。”
    对于士仁的这个请求,糜旸丝毫没拒绝的意思。
    wap.
    /129/129676/3019806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