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喝没喝-《我的师长冯天魁》
            
            
            
                
    第(3/3)页
    贺国光用的离间计多了去了。
    陈立夫这招虽然打中了川军的要害,也不是太新鲜。
    报团取暖,才是川军当务之急。
    至于郑介民,苍蝇一个,一巴掌拍下去就没了,没必要太过于重视。
    尹昌衡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赞许。
    周小山干脆把他们都请到了自己家庭院里。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进行政治改革尝试,还是要感谢尹昌公!当年刘大帅招收了一批热血青年,经过一段时间政务短训,都放到乡下去了。出川抗战之前,那些务实肯干的,又全部收拢在永州,广元,巴中一带,跟着尹昌公把永州治理的卓有成效!”
    “不敢居功,是甫澄和天魁有远见,两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政治改革,最怕的就是没人执行。
    如今有了人,永州等66军原来的防区试点基础也比较好。
    孙震和刘文辉脸上都是喜色。
    “现在两个问题,第一个,依法治理,哪怕划定了时间起点,也肯定会有很多当年在军阀混战中受害的老百姓来告状,这些我们怎么处置!”
    整个四川不是永州,除了66军军属,其他军队的军官和家属不多。
    四川民众的组成相当复杂。
    勾连国府,甚至川南靠着国府要员的资本吃饭的,大有人在。
    这年代的老百姓,识字的都不多,心里还是青天大老爷的观念,哪里有那个能力,去研究法律的条文。
    在战火中被劫掠,屠杀,蒙受不白之冤的老百姓和目前既得利益者的冲突,不是一句法令颁布之日执行就可以化解的。
    “还是要靠宣传,川军都动起来,永州的甫系川军都在推广识字,他们可以去给民众解释,另外聘请一些民间艺人,鼓励永州,成都,重庆的学生参与,选择合适的方式,在各地搭建舞台,用演讲,表演。小品等方式,把律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告诉民众!”
    尹昌衡最喜欢周小山的地方,不只是他有战略眼光。
    每每遇见一些繁琐的难题,他总是能拿出新办法来。
    “小山,一定要让邓锡候他们把最高法院的院长职务兼了,如果这个部门不拿下,国府那帮人会整天跟我们打官司玩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