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降兵-《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自我军攻赵以来楚魏屡屡联手抗秦,魏国被秦攻时楚国也一再相救,这使魏人对楚国颇有好感。”

    “若我军再以魏降兵为陷阵之士攻楚……”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站在魏降兵的角度去想:

    秦国若是不能容我活命,何不降了楚国?

    杨端和当下就点头道:

    “不妥,确是不妥。”

    “这要是魏兵阵前降了楚国,我军必定阵脚大乱。”

    沈兵道:

    “所以我等必须做出决定:要么不用,要用便完全信任魏降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这道理。

    如果有疑心就不用,但若用了却半信半疑,则是逼着他反叛,那还不如不用。

    杨端和叹了口气:

    “如此说来,我等岂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的确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攻楚就必须有更多的兵,要更多的兵就必须用魏降兵,要用魏降兵就必须信任他们……

    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反呢?

    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只是能不能灭楚的问题了,而是连大梁都保不住要断送目前这大好形势的问题了。

    杨端和轻抚了下胡须,就皱眉说道:

    “我再问问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来,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险用魏降兵了。”

    沈兵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来就最好,就怕没这么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没几天杨端和那传来的消息就让人绝望了:“只有二十万兵。”

    也难怪嬴政只能出二十万兵。

    秦国因连年征兵损兵甚巨,新灭的几国韩、赵又不敢轻言征兵,于是举国之兵只有四十万。

    这四十万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时能给杨端和二十万兵攻楚几乎已是极限。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带六十万兵攻楚,那是因为经过四年的休生养息韩、赵、魏等地都已稳定并可放心征兵。

    沈兵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消息后先唤来了魏呴。

    魏呴在牵城水战后已晋爵上造,此时束着秦军兵士的中束发髻,听到传唤便神采奕奕的走了进来向沈兵拱手道:

    “属下参见校尉。”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左校尉请起。”

    “此次唤左校尉来是有一事相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请问。”

    “若属下知情必如实相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