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沙袋-《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如果在其它地方干这事就还好,但在魏兵弓弩的射程之下干……无疑就是不要命了。

    所以就像郑国说的那样,这么做比清淤掘泥更难更麻烦。

    沈兵疑惑的问了声:

    “我等何不用沙袋填出一个临时堤坝?”

    “反正这堤坝也不需用久,只需水攻大梁淹它几天便可!”

    郑同不由奇道:

    “沙袋?何为沙袋?”

    沈兵暗道原来这时代没有沙袋,于是解释道:

    “其实便是麻袋。”

    “往里头装满沙土便称沙袋!”

    杨端和听了是一脸懵。

    郑国则“哦”了一声,瞪大眼睛说道:

    “便是‘草裹泥’?”

    “啬夫是说……用麻袋制‘草裹泥’?”

    “好办法!”

    原来古代并非没有沙袋,而是这时期所有一切都是人工,即便那麻绳也是一根根绞起来,麻袋是手工编织。

    它通常是用于装谷物,比如运输军粮就需要许多麻袋。

    其制作难、产量小,于是当然不会用其装沙填土然后往河边一丢……成为临时堤坝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块。

    古人阻水常用的方法就是郑国所说的“草裹泥”。

    它是用芦荻、茅草或是麦梗将粘土裹成长圆柱形,再用麻绳绑牢制成沙袋。

    这种沙袋的优点是不需要用到麻袋所以十分廉价,缺点是阻水效果不好且受季节、地域影响。

    比如它很难在里头装上石头或沙子而不漏,依旧很容易被水冲垮。

    再比如冬季芦荻、茅草比较少,麦梗也大多在屯田时烧了,这时想要找到大批的原料制作却是不易,而且它制作起来同样需要大量人力耗时长。

    所以郑国并非没想到这办法,而是这方法用不上也无法用。

    此时一听沈兵说麻袋,就不由缓缓点头。

    杨端和好奇的问:

    “听啬夫的意思,这沙袋可用于建临时堤坝?”

    “而且能短时速成?”

    为了更好解释,沈兵干脆命人去取了几十个麻袋演示了一回。

    沈兵一边指挥工匠们干活一边说:

    “我等可以先将麻袋装满沙土。”

    “装什么沙土可视情况而定。”

    “比如靠近河水的外沿就可用不易散于水的沙及碎石。”

    “内沿则用更稳固的夯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