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内附-《举汉》


    第(2/3)页

    远者不提,就以近几十年为例:

    顺帝时期,荆南的武陵郡太守李进上书,认为蛮夷归顺汉朝已久,可比汉人,应增其租赋,朝中天子及百官议者都认为可行,只有虞诩认为贸然增加税赋,必会导致蛮夷怨叛。天子不听虞诩劝告,结果岭南蛮夷果然杀吏反叛,大乱持续长达数年之久。

    桓帝时期,扬州丹阳郡宣城县长抗徐,将森林远薮中“椎髻鸟语”之人大量移徙至县城附近,编户齐民,后来担任长沙太守时,同样招诱大量荆蛮内附。

    灵帝时期,交州郁林郡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十数万乌浒蛮人,并在郁林郡西部一口气设立七个县,来安置他们。

    长沙、零陵二郡顺帝时人口曾一度突破百万之数,然而零陵郡汉民只占总数不到四成。长沙郡稍多一些,也只是过半而已。

    匆匆六十年过去,大汉帝国持续不断衰败,直至彻底失去对长江以南诸郡的控制力,长沙、零陵郡内曾经内附的荆蛮多已散去,而今在籍者不能有数万。

    乱世之中,人口最珍贵,人口越多,能够征到的赋税就越多,能够招募的兵力也就越多。

    当汉民人口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增加时,吸引蛮夷内附,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蛮夷贡献的赋税虽远远少于汉民,可他们却是优质的兵员。

    三国之中,魏国骑兵部队大量使用乌桓人、匈奴人。蜀国军中也有数以万计的南中夷人、青羌。吴国就更不用说了,山越是其兵力主要来源,没有之一。

    刘景早有利用单日磾收编衡山荆蛮的打算,当年他不计代价全力资助单日磾报仇,未尝没有这个原因,多年的布局,到了今天终于获得了回报。

    刘景心里非常看重单日磾,这与两人深厚的私交无关,后者心慕华夏,汉化极深,并且有着强烈的上进之心,日后刘景有意让他率领“熟蛮”,征讨山谷之间,不肯宾服的“生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