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赈灾之事就这么定了,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禀报?” 等了几息后,群臣再无出班,王承恩见状,高呼:“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群臣的恭贺声中,崇祯出了皇极殿,直奔东暖阁。 回去的路上,崇祯看向李若涟:“通知下去,让下面各地潜伏的锦衣卫暗探动起来,让他们在大灾的布政司散布平价粮券的事儿, 看看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们会不会跟进,你们暗中推一把,也要注意限购。 同时也注意下,看看哪些商人没有跟进,给朕调查一番! 另外派人盯着汉中平原,给朕核实一下他们秋收的情况和分配情况。” “臣遵旨!” 李若涟回应后,便慢慢退走,崇祯则是继续朝着东暖阁而去。 等到东暖阁的时候,火器研究院的院长徐光启已经在等候了,见到皇帝到来立刻就要上前行礼,崇祯连忙摆了摆手,心中猛地一震。 大半年的时间不见,这位技术性的官员又苍老了几分,头发花白,脸上的老人斑也多了一些,步履间再不复当年入京时的精神了。 “大伴,赐座、赐茶!” “臣叩谢陛下!” 待王承恩搬来圆凳,徐光启坐下后,崇祯看着徐光启:“徐爱卿最近身体可好?” “臣谢过陛下关心,臣今年七十三岁了,最近精神是越来越差了,估计是没有几年好活了。” 徐光启苍老的声音响起,又道:“若非是陛下召臣入火器研究院,从事臣最喜欢的事儿,心气儿上来,又有岐黄研究院的诸位名医调理,估摸着这会儿臣已经进坟墓两三年了。 完成了陛下所托,我大明又恢复生机,盛世即将降临,又多活了这几年,臣已经知足了。” “徐爱卿客气了,大明能覆灭建奴、朝鲜,收复东西蒙古和中南半岛,威震海外,火器研究院的各种火器是功不可没的,你更是当据头功。 可惜因为保密和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一直都未对外公开,让你们受委屈了!” 崇祯摆了摆手,眼中满是感叹之色,军士战力强是一方面,统帅也是也一方面。 虽然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器而是人,但精良的武器却是能少死很多军士。 感慨过后,崇祯看向徐光启:“徐爱卿,听王院长说你在编写《崇祯新历》,不知道有没有完成?” “回陛下,基本已经定稿了!” 徐光启点了点头,他与好多官员对这本书的内容上的探讨有书信往来,皇帝知道这本书也不算奇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