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神级学霸在线阅读 - 第539章 自由裁量

第539章 自由裁量

        周日清晨。



        杨锐来的早了一些,打开门坐等来撞自己的墙角。



        许正平则来的稍晚些,顺便给杨锐带了早餐,自己喝着豆汁儿,说:“你来北京时间久了,好久不喝这个,还想的不行,我今个儿特地去老宿舍门口买的,喝惯了那里的,再有名的都比不上。”



        杨锐只是摆手:“油条豆腐脑就挺好,豆浆我都不爱喝。”



        “豆浆都不喝?你够挑剔的啊。”许正平啧啧两声,自己把豆汁儿喝的吸溜吸溜的。



        杨锐呵呵一笑:“没您挑剔啊,昨天的十几个人,你是一个都没看上?”



        “你有看上的?”



        杨锐再笑两声,低头吃油条。



        昨天是第一轮的校内招人,如果能满足需求,杨锐也懒得再从校外找人,还要承担挖墙脚的麻烦。



        可惜,招人不光要知识和技能满足要求,还得双方有共识。



        就杨锐这样新崭崭的实验室,其实什么人来了都有位置,换言之,他新崭崭的实验室,什么都缺。



        比如最基础的科研汪,一间独立的实验室,少说得有四五条科研狗才能顺利的运作起来,否则连个擦地洗烧瓶的都没有,实验室几天就瘫痪了。



        然而,哪怕过来的有在读研究生,人家也不愿意给杨锐做科研狗。即使杨锐许诺在毕业时如何如何,人家也不想做一名本科生的科研狗。



        不光打狗要看主人,这流浪狗也要看看你们家的条件,才决定要不要留下来的,更何况,这些研究生都是有主的,如果是做科研狗,人家还不如给自己的导师做呢。他们到杨锐这里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独立做实验的机会,如此,其导师才愿意放人。



        杨锐倒也不在乎他们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在职本科生。但过来“应聘”的,却没有一个人的水平能达到独立做研究的程度……后世的研究生到毕业,能完全独立做研究的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杨锐本人的经历,完全是不可复制的。



        杨锐不在乎一个科研组的成本,但他也不乐意单设一个没用的科研组。



        当然,也有水平达到了独立做研究的程度的助教和讲师过来。但几个人像是商量好似的,开口就是5万元的经费。也让杨锐无言以对。



        若是对方能发表sci,杨锐也不觉得5万元多,事实上,就平均消费来说,能用5万元人民币写出一篇sci,不算节省,但也不算浪费。



        偏偏过来的几位都只能勉强阅读英语论文,而他们期望的目标,也就是国家级的中文期刊。



        放后世。无非是用五万元写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教师都能做的事,杨锐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回想一遍昨天的经历,杨锐不禁对许正平道:“许教授,我今天才知道,您在北大里面,是开明的。”



        许正平之前其实就猜到了结果。不在意的笑笑,道:“不是我开明,是他们想太多了。再说,我也是被你一步步的诱进来的。”



        杨锐哈哈大笑。对许正平,他确实是有计划的进行了合作,相比生硬的招聘模式。这种方式,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并理智的分析利弊。



        许正平则是从工作方面考虑,道:“你别看咱们系这么些个独立实验室,换一次实验室,和换一次工作也差不多了,大家谨慎些也正常。现在大概都在观望吧。”



        “那你不还是说换就还?”



        “有的人换工作,也是说换就换?”许正平说着有些傲气的道:“我能给自己申请来经费,到哪个实验室都一样,我也不会在别人的实验室呆一辈子。再说了,我这不是把位置给占了。”



        一个实验室里,通常也就是一名老板,一名小老板,只有院士或者准院士的实验室里,才会有多名小老板出现。



        许正平来到杨锐的实验室以后,其他人再来,最多只能组建相对独立的科研组,与杨锐在唐集中实验室里一样,独领实验室之类的就没什么机会了。



        而许正平申请来的经费,也都是有说道的。



        这些经费,都是所谓的项目经费,跟项目负责人走,而非跟着单位走。



        它们多数来自于省市部委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这些单位都是脱离了北大,而且比北大级别高的单位,等于说,许正平到哪里,都带着大笔的经费,自然是想去哪个实验室,都能受到欢迎。



        而许正平的目标,显然也是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



        不过,做实验室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钱,有支持。许正平虽然能申请来大笔的经费,但这些经费距离独立建设一个实验室,还远远不够。当然,许正平如果强行要建,北大估计也不会阻止,但钱花在实验室里,而成果却没有拿到,他以后再申请经费就困难了。



        归根结底,也是许正平的积累不够,他要是能发表一篇cell,别说要独立实验室了,要实验室独立都行。



        杨锐几口吃完了早饭,有些担心的看看表,道:“让你这么一说,别是没有外校的人过来了,我和蔡教授都说好了……”



        “蔡教授说行,肯定是行的。”许正平环视一周,道:“蔡教授对你是真不错。”



        “恩?”



        “蔡教授可是给你的实验室加了一块砝码啊。”许正平叹口气,道:“北大的编制,也不是说给就给的。”



        杨锐的眼皮子连跳数下。



        许正平微笑:“想到了吧?别的学校看重的人才,咱们北大可不一定觉得重,蔡教授等于是给了你自由裁量权,我敢肯定,就这几天时间,大把的地方院校的教师和研究员,要来你这里应聘了。”



        杨锐叹口气,道:“因为我的门槛低。”



        许正平默默点头。



        中国的高校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后世,清华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是40亿元,可以说,100所“xx学院”的研究经费加起来,都没有清华一家的多。



        当然,100所xx学院一年花的钱,肯定是要超过40亿的,师均15万元的薪水,校均1000名教师的薪水就要150亿了,但在薪水和办公开支之外,在校园土建和银行利息的开支之外,单论研究经费,这100所“xx学院”要达到校均4000万元的标准,非得全都建址在精华之地方才有机会。



        80年代还没有985和211这样的天堑,但地域差距就是最大的天堑。



        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也有40左右的经费是地方出的,为何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顶着骂声也要给属地更多的招生名额?吃的嘴短,拿人的手段。



        从外地高校或研究所,再到北京,这显然是一步跨越。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上海,北京的科研水平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发展的,当然,生活条件与外地省会也是天壤之别。



        即使是从北京的其他高校调到北大,从个人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机遇。



        如果是蔡教授自己挖人,他当然要挖知名的教授学者,哪怕达不到唐集中的水平,也得有三五分牛气才行。



        然而,蔡教授给杨锐的裁量权,却远远没有这个要求。



        这样一来,杨锐就自由的多了。



        “其实,咱们找几个潜力惊人的研究员,也不会吃亏。”杨锐摸着下巴,眯着眼。



        许正平笑了起来:“潜力惊人怎么判断?”



        “看名字吧。”杨锐抖擞精神,准备施展自己的摸小牛。



        ……